育肥欄因為可做到定時定量、占用空間小和便于管理受到大多數豬場的認可。由于長期的不正確選育,外來種豬的母性被降低,在其活動過程中很容易壓死仔豬。為了降低了母豬壓死仔豬的可能性,現在絕大多數豬場采用欄限制了母豬的運動。采用欄,不但母豬發生褥瘡和肩部潰瘍的可能性進一步加大,同時,也降低了仔豬對母豬的繼承免疫。
育肥欄的優勢:
1、節約占地,增加單位飼養頭數,適合集約化養殖。
2、便于飼養管理,便于飼喂及糞便的清理,降低了工人的勞動強度。
3、便于統計,母豬生活在欄里一目了然,統計掛牌,不容易出錯。
4、避免母豬的爭斗,減少流產率。
育肥豬飼養入欄要點:
1、做好仔豬進欄前的準備,欄舍、用具要 。藥品可選用2% -3%火堿溶液,或10%-20%漂白粉溶液,或10%-20%石灰乳,或3%-5%煤酚皂溶液,或2%-4%福爾馬林溶液等噴灑。
2、養豬應盡量采用自繁自養的方式,以減少 的傳入。
3、仔豬進欄后喂養要循序漸進,并采取綜合措施防范 發生。剛購進的仔豬,欄舍內經常保持有清潔的飲水供應,一周內飲用0.1%高錳酸鉀水。經過10天左右的飼喂觀察,如豬采食、飲水均正常,可給豬進行豬瘟、豬丹毒、豬肺疫、仔豬副傷寒等疫苗防疫接種。
4、進入育肥舍的豬,按其來源、品種、強弱、體重、大小等等合理分群飼養,一般在豬體表噴上氣味大的藥液然后混群。
5、豬只進入豬舍前后,要及時調教,盡量養成采食、排泄、躺臥三角定位的習慣。一般在豬上圈之前在采食區投放飼料,在排泄區撒上健康的豬只糞尿,而且躺臥區放上一些保溫的墊草等,并存豬進圈后勤邀勤趕,即可三天形成。
6、合理的飼養規模及密度一般肥舍每圈養10-20頭規模,占地0.8-1. Om-2/頭。
7、搞好防疫和驅蟲 按照防疫程序,對瘟豬、丹豬、肺疫、口蹄疫、鏈球菌等主要傳染病進行預防接種,在豬55kg時進行體內驅蟲。
8、供給豬只清潔的飲水,如安裝自動飲水器,應安裝在排泄區一端,高40cm左右。
9、搞好圈內的清潔衛生,保持豬欄干燥,可以在排泄區內設高5cm,直徑3.2cm,間距20cm的柱頭螵栓,以防豬只躺臥在排泄區內。
10、生長育肥豬的適宜溫度為10-21℃,在此溫度區域內飼料報酬高。
11、考慮溫度的同時,應當重視溫度和風速協同濕度所產生的綜合影響。豬舍內的高濕度,不僅僅加大保溫難度,而且給病原微生物繁殖和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,如濕度從80%升到90%,豬舍內空氣中的微生物含量增加了一倍,風的影響相對小一些,但也要注意。
12、正如其它階段的豬只管理一樣,調節豬舍環境觀察豬只的健康狀況、精神狀況、采食、躺臥、排泄等,也是育肥舍每天的必修課。
13、殺滅老鼠、蟑螂、蚊蠅等害蟲。
14、搞好,每次出欄后將欄舍。
15、育肥豬的飼料一般為降低成本,在100天左右、體重lOOkg左右出欄。